*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股配咖吧
大咖视角,共话PD-L1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新思路
整理 | 山顶上的小石头
引言
2025年美国临床学会(ASCO)将于当地时间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正式召开。作为全球高水平的肿瘤综合年度盛会,本次大会上,共有73项中国研究即将亮相。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牵头开展的CAMPASS研究成功入选Late Breaking Abstract(LBA)环节,彰显了中国临床研究不断上升的国际影响力。
医学界特意开展「AI人文对话」策划,特邀韩宝惠教授与AI对话,深度剖析诊疗最新突破,从国际前沿到中国方案,提前解锁这场学术盛宴的核心看点。
问题1:请您选择3个关键词,为我们概括一下ASCO年会的核心价值及其推动全球肿瘤学研究进步的意义?
韩宝惠教授:
ASCO年会作为全球性肿瘤综合年会,通过国际间的交融碰撞,汇集了肿瘤治疗循证证据的最新进展,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创新”“规范”“合作”的核心理念。
第一,创新。ASCO年会传递了包括创新药物和治疗策略在内的循证医学最新进展和观点。自我个人2001年首次参会以来,每一次都能看到改变临床实践策略的关键性研究,使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患者获益逐步提升。就肺部肿瘤而言,从最初的化疗时代,到靶向、免疫治疗的问世,晚期肺癌逐渐成为了精准治疗的典范。靶向药物方面,EGFR-TKI已经迎来了第三代,并且从过去的单一靶点到现在包含10个信号转导通路的治疗药物,实现了从后线到一线治疗,从单药到联合治疗的巨大突破。此外,在术后辅助治疗和围手术期方面也有了新的探索。ASCO会议所传递出的创新理念,对于优化临床实践策略、提升患者获益都有关键意义。
第二,规范。早年间,我国开展的临床研究数量有限,尤其是缺乏随机对照的双盲研究,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我们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作为指导临床实践、规范行为准则的主要的文件。ASCO会议每年公布的研究,有一部分会收录到NCCN指南当中,成为指导临床工作的重要材料,使得治疗过程更加精准、规范、有序。近些年来,随着大量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过去NCCN指南每年一次的更新速度已经无法完全概括循证证据的变化。如今,NCCN指南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会有更新和调整,我们也看到了循证证据取得的成果在不断满足临床需求并改变临床实践。
第三,合作。ASCO大会作为世界范围内最高规格的肿瘤综合年会,汇集了来自全球的研究成果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学者间的交流与碰撞,可以转化为新的临床需求和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并且,ASCO年会作为临床研究者与药物研发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研讨会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达成了更为紧密的深度合作。ASCO年会作为促成国际学术合作的纽带,对于全球多中心大型研究的开展、创新药物的研发以及中国肿瘤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问题2:基于您多年来临床实践及开展学术研究的经验,能否请您谈一下自己与ASCO的学术渊源及其给您在职业发展上带来的深远影响?
韩宝惠教授:
我个人第一次参加ASCO年会是在2001年,当时会议的规模、研究的创新以及报告的严谨性都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同时,也意识到了我们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ASCO年会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已经成为了国际肿瘤研究的风向标。随着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和以中国人群为主体的大量高水平研究的不断开展,中国的研究者也从过去的听众逐渐走上了ASCO的讲坛,并且在参会人数和收录研究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24年ASCO大会上,共有57位中国学者发表了口头报告,而在今年,这一记录被再次刷新,达到了72人,其中LBA发言人数达到了11人。这说明,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声音越来越有分量股配咖吧,中国临床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
这些年来,我国的研究者紧跟国际热点,在靶向、免疫、单抗、双抗以及抗血管生成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高质量循证研究成果,既改变了中国的临床实践,也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未来,随着中国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以及循证证据的积累,必将会对满足治疗需求、指导临床实践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问题3: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L1单抗对传统K药的挑战,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此次CAMPASS研究的设计背景?
韩宝惠教授:
目前,帕博利珠单抗已在晚期肺癌二线治疗当中取得突出成绩,如KEYNOTE-042研究取得的成果,奠定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地位,并且迄今为止仍然是行业内的金标准。
出于优化治疗获益的考虑,我们的团队设计并开展了COMPASS研究,希望利用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PD-L1)的治疗方案,达到甚至超越帕博利珠单抗所取得的治疗获益。众所周知,在KEYNOTE-042研究中,mPFS为6.9个月,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探索,能够实现PFS的显著提升,来满足不断提高的治疗需求。
问题4:基于CAMPASS研究的最新数据,未来会给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带来哪些改变?
韩宝惠教授:
作为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的注册研究,CAMPASS研究共纳入了531例患者,主要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PFS,并且取得了阳性的结果。关于该研究的最新数据,届时我们将在ASCO年会上进行具体的报告。
根据目前取得的结果来看,抗血管生成联合PD-L1的治疗策略给PD-L1阳性晚期NSCLC人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此前,HARMONi-2试验中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与K药的头对头比较获得了5.3个月的PFS延长,并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9%,证实了在PD-L1阳性NSCLC人群中的治疗获益。此次,中国研究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选项:口服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PD-L1单抗贝莫苏拜单抗在疗效及安全性上的优势不仅丰富了循证医学证据,更为提高疗效、满足临床需求提供了优化选择的空间。
专家简介
韩宝惠 教授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名誉主任
中国初保基金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分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委会主委
中华肺癌学院执行院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第二届医德楷模获得者,第四届中国健康产业创新“一等奖”,中国药学会
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第八届中国呼吸医师奖获得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来源:医学界肿瘤前沿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